《屈原列传(节选)》教学教案设计

编辑:
语文课代表
分类:语文 浏览: 550

导语:本文主要关注高中语文-《屈原列传(节选)》教学设计,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,解作者把屈原个人遭遇同楚国命运结合论述的用意。

【教学目标】
(一)知识目标: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。
(二)能力目标:理解作者把屈原个人遭遇同楚国命运结合论述的用意。作者司马迁“悲其‘志’”的原因。
(三)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、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。
引导学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。
【教学重难点】
(一)重点:理解作者把屈原个人遭遇同楚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的用意;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、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。
(二)难点:作者司马迁“悲其‘志’”的原因;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、
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;引导学生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。
【教学安排】一课时,【教学方法】问题研究法【教学过程】一、新课导入
来自雪山之巅的小溪,在崇山峻岭的蜿蜒流淌中,写下了自己的生命赞歌。沐浴阳光雨露滋润的常青藤,在悬崖峭壁展现青枝绿叶中,写下了自己的生命赞歌。同学们,正值青春妙龄的你们又会怎样谱写自己的生命赞歌呢?相信你定会从吟唱出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一代“爱国诗人”屈原身上,收获很多。现在,让我们一起走司马迁的《屈原列传》。二、研习课文
1.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,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五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:提示:王甚任.之(1)王怒而疏屈.平(2)屈平既绌.(4)顷襄王怒而迁.之(10)遂自沉.汨罗以死(11)点拨:任疏绌(黜)迁投2.全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,分为四部分。第一部分(13自然段):任疏第二部分(410自然段):黜迁第三部分(第11自然段):投第四部分(第12自然段):影响3.认真研读第3自然段,思考问题。
(1)从作者夹叙夹议的论述中,找出屈原的“志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?点拨:屈原的“志”主要体现在忠君爱国与坚持真理两方面。(1)忠君爱国:“疾王听之不聪,方正之不容。”“竭忠尽智,以事其君。”(2)坚持真理:“其志洁,故其称物芳。”“其行廉,故死而不容。”“自疏,蝉蜕,浮游,泥而不滓者也。”(2)作者司马迁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将其评价成什么?
点拨:司马迁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将其称为“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”。司马迁钦佩之情溢于字里行间。这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高洁志行互相辉映,浑然一体。4.认真研读第4自然段,思考如下问题。
(1)讨论归纳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?
第四段:①受骗绝齐②兵败丹淅③蓝田退兵第五段:④复释张仪第六段:⑤诸侯击楚第七段:⑥赴秦身死
(2)作者写楚国的命运,用意是什么?
点拨:这些事都是在“屈平既绌”以后发生,说明罢黜屈原是错误的。怀王复释张仪、赴秦身死,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,这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命运,屈原的个人遭遇与楚国命运息息相关,紧密相连。另一方面,也揭示了楚王父子昏庸腐朽,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。
5.研读第810自然段:
(1)国家危难之际,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?表现了什么精神?点拨:态度:嫉之。
信念:眷顾楚国,系心怀王,不忘欲反,存君兴国。精神: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。
(2)研读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两段(8、9)
这两段议论,从全文的脉络来看,它是紧承怀王三受秦骗,客死于秦的记叙,间接评价《离骚》中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”,指明了“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”的原因,就在于“其所谓忠者不忠,而所谓贤者不贤也。”从这两段本身来看,从两个角度来写:
①从为臣角度写。屈原被绌被迁而心系怀王
怀王屡受秦骗却至死不悟
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,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。
②从为君怀王角度写。运用议论方法,突出“兵挫地削”,“身客死于秦”的后果。(3)“顷襄王怒而迁之”说明了什么?
点拨:顷襄王“以其弟子兰为令尹”已见糊涂,“怒而迁”屈原,更见其昏愦。6.第11自然段自然段,记叙屈原与渔夫的对话,有什么作用?
点拨: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议论,即明屈原之志,绝不苟且,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。“宁溘死以流亡兮,余不忍为此态也。”同时,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。三、拓展延伸
7.司马迁为什么“悲其‘志’”?
司马迁与屈原有相似的身世:一样的怀才,正直,忠君爱国,有志向;一样的受谗被疏,面临生死抉择。唯一不同的是屈原是以死明“志”,司马迁是以生践“志”。因此,司马迁是借写屈原的身世在抒发自己的感愤。四、课堂总结
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,司马迁把屈原个人遭遇同楚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,从而说明了屈原遭遇与祖国命运是休戚相关的。而这样不幸的政治遭遇和正道直行的品格,在屈辱与正义之间的抉择,与司马迁又是何等相似!司马迁景仰屈原,同情屈原,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与哀怨之情。因此,作者在记述楚国的历史事件和屈原的遭遇之时,同时穿插了大段的议论,赞扬屈原作品的伟大、人格的伟大。五、布置作业
熟读课文,背诵第三自然段。
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(实词,虚词,特殊句式)七、教学反思(略)八、板书(略)

读完这篇文章,我们来总结下本文共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,包括有屈原列传、教学教案、教学设计、教案设计等方面的知识,希望这些能够帮您更好地了解文章主题。

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文章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核实并作出处理。